九游会体育带着军人的冲劲在新闻摄影路上成长成才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02
 九游会体育2006年底,我脱下穿了5年的军装,带着一大摞《人民日报》《报》和《人民前线》剪贴本,离开部队进入温州日报社,成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  带着军人的骄傲与冲劲,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倍感神圣和自豪,仿佛从未远离军旅生活。重新端起熟悉相机的我更像一名出征的战士,在过去的14年里,不论是台风、山体滑坡还是、塔吊坍塌,也不管是寒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有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靠“特别能吃苦

  九游会体育2006年底,我脱下穿了5年的军装,带着一大摞《人民日报》《报》和《人民前线》剪贴本,离开部队进入温州日报社,成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

  带着军人的骄傲与冲劲,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倍感神圣和自豪,仿佛从未远离军旅生活。重新端起熟悉相机的我更像一名出征的战士,在过去的14年里,不论是台风、山体滑坡还是、塔吊坍塌,也不管是寒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有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那股拼劲,在新闻摄影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成才。

  日常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经常经历会议、仪式等较为格式化的场景。常态化的新闻,走走过场,随手拍几张,对摄影记者来说并非难事。但要从这种普通的新闻场景中抓出“非一般”的镜头,既考验新闻敏感性,也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能力体现。

  所谓“有图有真相”,图片的强项是用画面说话、用图像表达。如果抓住一瞬间、角度多样化,不仅能丰富内容、增加信息量,还能让影像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张力,传递最快的信息和感动。这方面,我有深切体会。

  温州广播电视台近年开设了“电视问政”直播,现场问政画面令许多摄影记者感到为难。在一场“电视问政”上,市民“考官”毫不客气地逼问,“应考”干部脸上冒汗作答……而平面媒体要表现电视问政现场的照片,无非是擦冷汗、麻辣提问和专家解答,都被前几个月的报纸用滥了。笔者像往常一样绕场一圈,大景、中景、特写三种固定式的拍法“横扫”了一遭,确保明天版面用图。如何让老题材常拍常新?笔者不断地尝试着用不同的取景方式,力求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广角、长焦、鱼眼镜头……长枪短炮换了个遍,但依然没能跳出“画面会议式”的老套套。

  面对这个“月月重复月月报”的题材,军人“不服输”的那股劲头又上来了,我不甘心地套上长焦蹲守在后台,试图拍出点花样来。现场,在一问一答间不断擦出火花,问政很快进入白热化……忽然,一市民代表抱着蜗牛玩偶在问政T台上送给一位副区长,希望该区330国道仰义至双屿段“蜗牛工程”能够加快速度。笔者脑子灵光一闪,立马按动快门。这正是笔者要的好新闻、好题材。第二天,图片配文见报后,获得读者和专家的好评,《人民日报》编辑专门打电话来约图片。最终,这一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

  问题曝光后,330国道仰义至双屿段太“蜗牛”引起了鹿城区委的高度重视。经过半年多快马加鞭的建设,这段断断续续、拖拖拉拉建了两年没完工的“蜗牛”工程,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

  虽然拍这张照片有运气的成分,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及时捕捉,这个场景也可能会一闪而过。简洁构图与内容新鲜是抓人眼球的重要因素,而且图片中的隐喻实打实地戳中了被批评的人或事的软肋。它不仅仅使读者眼前猛然一亮、记牢在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报道本身的批评力度,达到了最佳报道效果。

  由此可见,老题材要常拍常新,新闻视角是关键。摄影记者只有拥有了独特的视角,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的新闻。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单位日常新闻照片供图,除此之外,还要多一只发现“靓”题的慧眼和拍摄精品图片的匠心。现在摄影记者常被任务牵着走,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快餐式”新闻摄影或是为采编新闻稿件配图,相对来说,自主性与创造性较低。而专题新闻摄影比一般新闻照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表达、更具表现力的画面呈现,正是展现自我个性、情感的平台,它对摄影记者在主题策划、拍摄视角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思考深刻性。全媒体时代,传统摄影记者与普通网民、拍客的最大区别在于采访的深度调查和思想内涵。

  近年来,温州的金融改革和温州楼市都是全国性的热点新闻,也是摄影人眼中的经济新闻大题。面对扑面而来的大新闻选题,已占地利优势的我常有意识地在熟悉中寻找陌生,在平凡中捕捉鲜活,从大主题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去呈现图片的品质、新闻的内涵。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做一个楼市专题图片故事。这样的作品结构不像新闻照片那样,只要抓取新闻事件中最典型意义的瞬间就可以了。照片构成是立体的,并且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表现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图片去讲述新闻故事”,让本不起眼的一件小新闻,变得耐看。于是,在平时采访之际,我注重将镜头对准身边的“小人物”、城市犄角旮旯里的普通人九游会体育,千方百计进行“楼市”影像大收集,有坐车在高速上拍的、有摸黑前往工地拍的、也有房嫂“大闹”3·15现场的……经过积累和整理,几大楼市专题慢慢成形,分别折射出每一年温州楼市的一个大缩影。

  随着一个个楼市图片专题报道的不断刊出,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浪、搜狐、凤凰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纷纷转载。其中,《温州:难以消化的楼市“泡沫”》作品入选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温州楼市被“泡沫”撞了腰》荣获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铜奖;《温州楼市“泡沫”终被刺破》拿下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年度大奖;《温州楼市:泡沫褪尽量价齐升》获得浙江新闻三等奖。目前,这一楼市系列的专题,我还在锲而不舍地追踪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器材也在与时俱进,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技术的进步让摄影记者拥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无人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航拍摄影的成本,也让新闻摄影的图片层次更加丰富。无人机航拍具有很多优势,入门简单、操控方便,而且可以随意调整飞行高度、选择拍摄角度,还能实现悬停、拍照、录像等多种工作模式。

  2019年,我与同事开始尝试用无人机进行新闻摄影与视频拍摄,通过静态、动态影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无人机的使用,不仅使拍摄角度更加立体,也使图片更有张力,为受众呈现更全景化的现场。

  满足受众的“视觉”诉求九游会体育,既要追求“第一眼”的冲击力,也要有着“再看一眼”的思考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到位的画面表达和应有的文字深度。如果摄影记者不努力追求“一图胜千言”的视觉效果的话,那就会在“图与文”对决中败下阵来。因此,新闻图片要发挥画面冲击力的优势,牢牢抓住受众“眼见为实”心理,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是军人出身,简单打个军事化比喻:新闻照片好比炮兵,首发命中要害,以其声势吸引读者;然后文字作为步兵去打扫战场,将内幕细节告诉读者,以实现“图文联手”,既可避免图片存在着难以说理的短处,又能告诉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内情。

  以《9亿元省道被2栋钉子楼“腰斩”》为例,这是我接触无人机拍摄2个多月以来,第一次运用航拍摄影技术做的图片监督报道。其实,拍摄钉子楼“腰斩”省道,是与文字记者下乡采访时“捡”的,当时采访并非是此选题九游会体育,而是去做一个红枫古道的系列报道。在去往古道的路上,一栋“片片楼”耸于路间,把公路一分为二,这一“奇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于是下车“飞天”拍下了远近两栋“钉子楼”拦路的景象。

  回到单位后,写完图片说明,我用数字的反差做了图片标题《9亿元省道被2栋钉子楼“腰斩”》,以进一步增强照片舆论监督的效果。图片刊出后,全国媒体纷纷转载,一下子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一系列文字报道接踵而至,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地政府针对两栋“钉子楼”的特殊情况,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力做好两栋楼、7户拆迁户的政策处理工作,并最终取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钉”在公路3年多的两栋“钉子楼”前后不到10天时间,被这一表现力较强的航拍新闻照片“撂倒”,打通了全长15.165公里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改善了这个区域的交通通行情况,提升了交通的舒适性。

  当信息化汹涌而来,“读图时代”成为了受众的常态。图片信息、影像资料“泛滥成灾”,是对摄影记者专业水平的一次考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创新意识的摄影记者始终不会被淘汰,有“时代温度”的摄影作品也无法被淹埋。摄影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照片拍摄得更加精致,做得更具思想深度,更要顺应历史发展,争做全媒体时代的“多面手”,在具有信息海量、电子媒体高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等特点的全媒体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将可视性新闻表现得更加生动、更具冲击力、更有时代温度,使新闻摄影在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方面发挥独特作用。